虽然“油改气”能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但车主也不能盲从。我市一汽车4S店的崔经理和记者说,虽然目前“油改气”的技术很成熟,但是并不是所有车辆都适合“油改气”。他认为,高档轿车一般不主张“油改气”,因为这类车对喷油量、喷油时间等方面控制得非常精确,一旦改了气,可能会影响到发动机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另外,用车频率低的车主也没必要改气。对于每年行驶里程在2万公里以上的车,并只是在城区周围用车的车主来说更适合改气,如果长期跑山路、或者每天行驶里程数较少的车辆,也不一定适合“油改气”;再者,如果车龄已经在7年以上的,那么在改气之前,应对车况做全面检查并且做必要的修理,否则这些车辆会因为自身零部件的老化导致性能下降。
做“油改气”改装业务已有四年之久的黄海天然气老板杜朝辉可谓经验比较丰富,他表示,载货、载人的营运车、旅游车等是“油改气”的主要客户,“一天跑个二三十公里的私家代步车大都不做‘油改气’,车审、投保难倒是其次,改装投入短期内不能收回是最根本原因”。
“油改气”后车辆使用的综合感受怎么样,用过的人最有发言权。市民席先生的爱车“油改气”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他和记者说,如果只是在城区用车,或多在平坦的路上跑,“油改气”是相当的好的选择,如果平时爱出远门,甚至喜欢自驾游、爬坡上山的话,就要慎重考虑了。“我的汽车是1.6升的排量,改气之前动力还不错。自从改气之后,明显感觉到提速比以前慢很多,特别是在上大坡的时候,如果上坡前速度没提起来,你会感觉车子很‘柔’,动力显得有些不够。”在走访一些出租车司机时,他们也认为,“油改气”对于出租车、公交车等营运车辆来说,因为省钱空间较大,经济又环保,所以很适合,而私家车要改装,则要视其详细情况而定。
“我早就有了‘油改气’的想法,可总觉得往后备箱里安装车用气瓶就像装了一个移动炸弹,安装车用气瓶安全吗?”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市民张先生专程跑来咨询,他一语道出很多私家车主的担忧。
黄海天然气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2009年就取得车辆“油改气”改装资质的修理厂。在这里,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所有的车辆改装技术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方才上岗。每一辆前来改装的车辆都要遵循正规的改装程序:车主事先预约——改装单位持相关证明去质监部门填报安装告知——质监部门对其各项资料做逐一审核,并报请特定种类设备检验所申请来安装监督检验——安装单位在特定种类设备检验所工作人员监督下进行改装——车辆改装完毕后到行政审批大厅办理车用气瓶使用登记——对正规生产厂家、合格气瓶检验后,质监部门为改装车辆的车用气瓶发放“电子标签”,改装车辆凭借“电子标签”,方可在加气站进行加气。
在位于开发区的精驰通天然气改装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就遇到正在这个地方进行气瓶安装检验的市特定种类设备检验所的工作人员张继伟。他和记者说,随着“油改气”车辆的增多,他们的工作量也逐渐加大,为保障车用气瓶的安全,特检所的工作人员常年马不停蹄奔波在一线,对气瓶的安装使用做监督检验。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他们共完成了2000多个气瓶的检验工作。
车辆“油改气”后的安全问题是广大车主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汽车“油改气”安装车用气瓶的安全性来讲,随行的市质监局特检科工作人员李国荣介绍,从现有的技术来看,经过合法改装的燃气汽车技术成熟可靠,符合安全要求。但是,随着“油改气”车辆不断增多,一些技术水平不高、装备差、不具备生产改装资质的个体户开始暗地里从事“油改气”业务。而个别车主贪图价格低,选择这些没有资质的改装企业非法改装,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出现未登记使用、超检验周期使用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使得“油改气”后的汽车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隐患。从事车用气瓶监管工作多年,谈起目前改装市场的现状,李国荣仍然感到一种的巨大责任和压力。他希望能够通过媒体告诫广大有车族:“车用气瓶的改装安全要求性非常高,车辆改装时一定要到取得车用气瓶安装资质的汽修厂实施,绝对不能到没有资质的地方私自安装,否则,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12家取得“油改气”的合法资质的修理厂,其中,尧都区有7家。车用气瓶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一般是15年,它的检测需要在专业的检测线上,对瓶身外观检测,对瓶口螺纹瓶阀等部位着重检测,只有通过专业检验测试的车用气瓶才是安全的。另外,质监人员还提醒驾驶员,除了对车用气瓶定期检测之外,还要时刻注意气瓶的外观和瓶阀有无异常等问题,同时,后备箱内禁装自行车等锐器、杂物,防止气瓶受到损伤。
为了彻底杜绝非法改装、无证充装、超检验周期和未登记使用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我市质监部门从今年5月份起,全面引入了车用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对我市新装、改装的车用气瓶加贴“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记录气瓶生产、安装、使用、定检等所有的环节的情况,以此实现对气瓶的改装、充装、检验等环节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与此同时,全市天然气加气站从5月1日起,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加气机的改造升级,截至7月1日,如果改装车辆没取得“电子标签”,加气机的加将无法开启,燃气汽车将没有办法进行加气。
加气站如何有效执行“电子标签”监管系统,防止违规改装、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车辆上路?就此,记者随同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对我市一些加气站进行了暗访。
6月8日午时,一辆事先将气瓶上的“电子标签”取下来的车辆,来到位于市区五道庙的晨丰加气站进行加气。当车辆刚行驶至进站口时,就被工作人员拦下要求打开后备车厢对气瓶进行全方位检查,在看到改装的气瓶上既无“电子标签”,而车主又没办法提供相关手续后,工作人员果断拒绝其车辆进入加气站,即便司机再三请求,工作人员都不为所动。采取同样方式的车辆在市区所有加气站均遭到拒绝。
“现在加气方便多了,以前气源紧张时,有一次排了7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轮到了,结果没气了,不但没省了钱,还耽误了生意。”出租司机王师傅说。
“行车千里,安全第一,现在天然气车辆的管理使用,越来越规范有序了,这样就很好。”司机张师傅和记者说,一次加气时,遇到一个自称是“某某法制报记者”的人前来加气,由于它是非法改装,车用气瓶既无电子标签,又无相关手续,加气站工作人员在检查后,断然不给其车辆加气,该人还口出狂言,试图威胁工作人员,百般纠缠之后,工作人员依然按规定不给其加气,最后,无奈之下该“记者”只得悻悻离去。“安全就得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只有所有的环节都严格遵守规定,那些非法改装点才会没有市场,车用气瓶的安全环境才能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张师傅说。
在晨丰加气站,记者看到,前来加气的车辆络绎不绝,“一”字排开,司机师傅们还忙里偷闲地聊上几句。工作人员拿着仪器对每一个加气气瓶上的“电子标签”扫描后,仪器上都会显示出气瓶的使用证号、出厂日期、安装日期、到检日期和车辆信息。在信息读取无误后,加自动开启给车辆加气。据了解,该加气站共有4台加气机,其中两台已完成了“电子标签”扫描仪器的改造升级,到7月1日,将全部改造完毕。
由于目前仍有一些车辆的“电子标签”还在办理完善之中,为了方便车辆加气,该加气站专门在进站口安排专人对每一辆车的车用气瓶进行全方位检查,有“电子标签”的车辆直接驶入电子标签车道进行加气;对未贴“电子标签”,但手续齐全、检查气瓶合格的车辆,在按规定加气的同时,工作人员还会督促车主尽快办理。“从7月1日起,所有燃气车辆的‘电子标签’将全部张贴到位,所有加气站的加气机也将全部完善“电子标签”扫描仪器,届时,只有通过安全检测、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扫描通过后方可加气。”负责人李国新说。
随着天然气车辆的日益增多,车用气瓶作为一种特定种类设备,职能部门在监管上有哪些新举措?近几年来,又是如何探索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给市民创造安全、放心的乘车环境?敬请关注本刊下期报道。